5個職場英文面試地雷字句

文/InterU編編 圖/Shutterstock
你的履歷經過無限修改、重重關卡之後,終於打敗一些人,得到萬中選一的面試機會,尤其對於已經過漫長的找工作陣痛期的人來說,更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。
然而,下一關是你的罩門—英文面試,對於非母語使用者來說,要用自己不熟悉的語言來接受面試,總是會有點心驚驚,怕踩到英文使用者的地雷,或是表現不得體,長久的努力與等待可能會在一夕間付諸流水。
為了讓英文面試更順利,嘗試避開以下幾種地雷,或許會是你下一段職涯的敲門磚:
1. 抱怨前公司:horrible, terrible, awful
其實和中文面試相似,避免出現抱怨的字,尤其使用了語氣較重的字更是大忌,如”My last job was terrible, …”,這樣不僅會讓人覺得你把錯都歸咎在別人身上,有推卸責任的感覺,也會給人感覺不成熟。
其實和中文面試相似,避免出現抱怨的字,尤其使用了語氣較重的字更是大忌,如”My last job was terrible, …”,這樣不僅會讓人覺得你把錯都歸咎在別人身上,有推卸責任的感覺,也會給人感覺不成熟。
2. 沒有做功課:What does your company do?
事先了解JD(Job description工作說明、工作描述),絕對是求職者必做的最大功課之一,要是想了解更多關於工作的細節與內容,可以用”How ‘s the daily routine like here?”(這裡的每日例行公事大約是如何進行?),或是”I’ve learned that your company has been doing XXX.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more about this?” (我得知最近貴公司在進行XXX的工作,請問我能夠多了解一些嗎?)
事先了解JD(Job description工作說明、工作描述),絕對是求職者必做的最大功課之一,要是想了解更多關於工作的細節與內容,可以用”How ‘s the daily routine like here?”(這裡的每日例行公事大約是如何進行?),或是”I’ve learned that your company has been doing XXX.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more about this?” (我得知最近貴公司在進行XXX的工作,請問我能夠多了解一些嗎?)
3. 我不知道:I don’t know.
如果遇到自己回答不出來的問題,也要盡量避免很直白說出”I don’t know.”,因為通常面試官會問難以為答的問題,是為了要考驗你的臨場反應,可以用”This could be a tough question, but…”(這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,但…)這樣開頭,讓自己冷靜一下,用你的認知去大概回答,最後也許未必會是最好的答案,但至少你試著回答過,比起丟出一句”I don’t know.”還要來得適當。
如果遇到自己回答不出來的問題,也要盡量避免很直白說出”I don’t know.”,因為通常面試官會問難以為答的問題,是為了要考驗你的臨場反應,可以用”This could be a tough question, but…”(這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,但…)這樣開頭,讓自己冷靜一下,用你的認知去大概回答,最後也許未必會是最好的答案,但至少你試著回答過,比起丟出一句”I don’t know.”還要來得適當。
4. 用詞太極端:Always, never
無論是提及個人特質,或是講到未來工作狀態的計畫或承諾,避免用太過極端的詞來表達,像是”I always give 120% at work.”(我在工作時,總是付出120%的全力)或是”I never make mistake.” 除了因為此兩個頻率副詞各表示”絕對是、絕非”,不僅太過誇飾,也會給人說話不踏實、稍微自大的印象,如果要表達自己業績總是達標或超標,可以用”I exceeded/surpassed my KPI last year.”(去年,我的成績超過了原定的KPI),用陳述事實的方式來替代定義模糊的用語,可以讓人更知道你的優勢。
無論是提及個人特質,或是講到未來工作狀態的計畫或承諾,避免用太過極端的詞來表達,像是”I always give 120% at work.”(我在工作時,總是付出120%的全力)或是”I never make mistake.” 除了因為此兩個頻率副詞各表示”絕對是、絕非”,不僅太過誇飾,也會給人說話不踏實、稍微自大的印象,如果要表達自己業績總是達標或超標,可以用”I exceeded/surpassed my KPI last year.”(去年,我的成績超過了原定的KPI),用陳述事實的方式來替代定義模糊的用語,可以讓人更知道你的優勢。
5. 被開除:I was fired.
Fired是很強烈的用字,會讓人猜測你好像犯了什麼大錯,以致於被開除、炒魷魚,如果是被資遣,可以用”I was let go.”來表達,並且在後面加上一些說明或心得,像是”I’m glad it happened, for the reason that I knew I have to improve myself…”(我很感激這件事發生,它讓我知道自己必須更精進…),來表示你雖然被資遣,但也因此讓自己變得更好。
儘管每個人的面試經驗都是獨特的,還是有一些通則或是語言的使用習慣可以遵循,從別人的經驗、心得分享來事先做足準備,心裡有個大約想像的模樣跟架構,等到正式面試時,也就不會太過慌張了。
你可能也想看看